·中国OLED事业的新问题
据预测,到2020年,OLED面板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24亿美元,届时,OLED面板技术将达到成熟的量产应用级别。现在,我们据此还有4年左右的时间。我们又一次站在了一个主流技术更新换代的档口……
中国是全球电视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
“1978年我国电视工业正式启航,但由于缺乏彩色显像管核心技术,在政府主导下启动了“彩电国产化”工程,由银行出资近200亿美元,从日本成套引进17-21英寸彩电生产线,在全国建成了八大彩色显像管厂(7家合资)和八大玻壳厂,同时引进113条彩电装配生产线,遍布于全国各地,由此诞生了长虹、TCL、康佳、海信等彩电巨头。到1987年,中国彩电年产量达到1,934万台,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。此后依靠成本规模优势,迅速挤垮了国外同类产业。2004年开始,世界电视产业从传统CRT显示器向液晶、等离子等新型平板显示器转换,中国彩电工业惨遭淘汰。至2009年的短短五年时间里,中国花费20多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彩色显像管工业,被技术换代风暴彻底摧毁。八大彩管厂中的7家合资企业全部倒闭,只剩下没有合资的咸阳彩虹劫后余生。世界最大的彩电玻壳制造商河南安彩,因错误判断产业形势,继续扩大玻壳产能而最终倒闭。自此以后,由于缺“屏”,我国陷入了电视机生产、消费第一大国,却“屏”全部依赖进口的窘境。”(摘自互联网)
在这个新技术出世,旧技术淘汰已无可避免的时刻,我们的民族面板企业,能否以史为鉴,避免灾难再一次降临呢?好消息随之传来,近日,中国最大液晶面板厂商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先生表示,由于担心低水平重复投资影响健康发展,将在原则上不再对TFT-LCD(液晶面板)产线进行投资,未来投资重点将是AM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。而2017年10月,京东方的中国首条、全球第二条柔性AMOLED产线将在成都实现量产。王东升先生的态度是一个信号,中国面板巨头们已经意识到新一轮技术换代蕴含的巨大能量,减小差距应当意识先行。
OLED技术现在看充满诱惑力,更好的色彩,更薄的机身,更健康环保的特性,在未来还将拥有更低廉的售价,更柔软的显示方式等等,但是面对移动设备、家用电视等面板主要消耗市场的疲软,面板企业还应该具有下一步的思考,如果仍然仅针对显示技术发力,而忽略了未来智能终端,甚至人工智能等产业趋势的变化,终究只能在产业链条中不断下沉,基于显示而不拘于显示是个和早日实现OLED量产、大幅提升OLED良品率同样重要的课题。